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师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
4月24日下午,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四史’讲堂”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云开讲”。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第一时间组织学院师生两千余人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线上交流、集中研讨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四史’学习中汲取力量,坚定信仰、明确方向,赓续奋斗。
此次“思政大课‘四史’讲堂”开课第一讲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朝峰、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卢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何畏作为主讲专家。赵朝峰教授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为主题,深刻解读了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分享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卢勇副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探索了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勇担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何畏教授聚焦“中国共产党形成与传承的百年历史”这一主题,生动地讲述了 “红船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勋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彰显的思想伟力与责任担当。观看结束,全院上下深受震撼,广泛热议,再次掀起了“四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李阿丽表示,学习“四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更是提升党建工作能力的需要。本次“党史”大课,我再一次被我们党与国家的光辉历程所震撼和感动,更加明确了“四史”学习的意义所在,同时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思路与个人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不断加强"四史"学习,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理论水平,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教育和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研究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徐志敏说:“‘学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对于我们青年学子而言,读史可以明事理、省己身、增智慧、鉴得失。上完这场思政大课,我深深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视,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回望一段段屈辱和荣誉并存的历史,今天正朝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阔步迈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给予了我们奋斗环境的同时,更传承给了我们可贵的革命精神。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当有新气象,吾辈自当凯歌前进,奋勇争先,尽一份力发一份光!”
本科生第五党支部学生党员郑鑫波说:“今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他在翻译过程中把墨水当做红糖水来喝,我的第一反应并不觉得好笑,而是鼻子泛酸。现在的我们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恐怕都会感到羞耻吧,可是那个年代的先驱为了理想,舍弃了许多。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前,可能处在我们这个时代中的大多数人根本无法想象,我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我们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把党史学习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前进力量,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入党积极分子刘宝喜说:“通过观看四史的思政大课,我感慨颇多。正可谓,知史以明鉴,查古以知今。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时时回顾,可明理,可辩非,可知未。四史是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这幅画卷贯穿了新中国成立和新中国建设整个过程,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党的发展史和新中国发展史是同一的、并行的,这也充分反应了那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回顾这段历史,几十载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其中凝聚了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辛勤付出,而最主要的还是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新阶段,新征程,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终将实现民族复兴,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图文:王淞琳 苗露 审核:刘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