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工程专业
一、专业简介
软件工程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2023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软件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理念,积极对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旧动能转换三大国家战略,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与专业技能、良好的工程素养以及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在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以及工程管理等领域,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行业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者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具有企业或社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10人,有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软件工程系具有一流的教学和实验条件,拥有软件工程、移动终端开发、物联网应用技术、网络与移动计算、移动智能计算等专业实验室,并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共享嵌入式系统、机器人等多个创新实验室,可以满足专业教学以及学生对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
二、教学科研
本专业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致力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本专业设有程序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与大数据、移动应用开发、虚拟现实等创新实验室,同时与海颐软件、东方电子等相关IT企业联合设立了工程研究中心,构造了立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软件工程系积极探索高水平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并注重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持完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现有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五门、2门课程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出版教材20余部,其中包括山东省一流本科教材1部,发表教学改革论文40余篇。
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软件工程教师积极服务社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课题。围绕海洋经济建设、物联网、医养健康等相关领域,申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星火计划、863课题在内的纵向课题31项,项目经费近700万元;同时,与企业工程联合对企业工程问题联合攻关,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50余项,项目经费近1000万元。
三、学生成果
软件工程系非常重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和创新实验室,提高自身工程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多年来持续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以及ACM-ICPC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物联网应用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大赛、计算机仿真大赛等学科竞赛,先后有500余人取得了国家级奖励,2024年获国家一等奖10项,向社会展现了软件工程系学子的风采,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软件工程专业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先后与东方电子、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华东电子、东软集团、NEC等软件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通过开展“项目实训”、“人才定制”、“就业实践基地”等合作形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就业率。目前,软件工程的考研率在20%左右,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已为社会培养软件工程师1500余名,部分优秀学生就职于百度、京东、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新浪等IT公司,学生的工作表现受到所在单位的一致好评。
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软件工程系已经成为一个教学水平高、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奋进向上的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将继续把“教书育人”作为自身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亟需的、高素质的专业软件人才而努力奋斗!
欢迎各位同学来软件工程专业学习!